Site hosted by Angelfire.com: Build your free website today!
hosted by tripod
Search: This Site Tripod Web by Lycos Search
Start Your Own Blog Today Build an online Photo Album


   人性、人类社会与管理政权的比较研究  


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 

                               《后汉书*傅燮传》

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

                             《史记*礼书第一》

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史记*乐书第二》  

现代人一生下来就处在社会之中,社会由各类团体、个人及国家社会机构组成。但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个人。由个人的聚合形成各类团体。在最原始的社会时,团体和国家均不存在,每个人几乎是以个体或小家庭的方式去生存。但人不是神,作为个体均不够强大,难以对付各类威胁生存的因素。如动物袭击、获取食物、抵抗疾病、应付天灾等。因此,人类为了生存就产生了聚合的生存需要,形成群体,以团队的力量抵抗侵袭,改善生存条件,达到个体生存的目的。但是,为维护群体力量的有效存在,就必需要求个体贡献,建立个体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而个体的生存也有求于群体力量的帮助。因此说,形成群体是一种个体生存的手段。同时,个体之间的生存与生活需求冲突又破坏群体协作和共同利益基础。理想的社会应该在个人贡献与群体需求之间达到平衡。群体强制个体过多贡献时,对个体形成暴政。当个体只要获取,拒绝贡献时,将瓦解群体共同利益基础,并反过来最终危及个体生存。能够发展壮大的群体往往是具备了共同利益基础,互利需要平衡了私利争端的结果。即然人类无法摆脱个体与群体的互为依存的关系,就应该努力找寻一种互为需求的平衡关系。因此,健全的社会应该在个体与群体利益代表 -----国家之间建立社会政策的对话平衡机制,当社会发展变化时,为需求寻找新的个体与群体利益平衡点提供理性与互利的改变方式。国家的各项功能也应具备相应的调整能力。否则,将导致国家与个体的需求冲突无法和平解决,形成动乱和战争。  

国家应被看作是群体利益的代表而不是私人利益的工具。只有国家政权具有这种社会公有的性质,才是合乎道义的,才可能为社会全体利益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国家的权利是在个体的集体认同中获得存在的合理性。否则,国家政权一但为个人或少数人窃取,就无法摆脱社会与私有国家政权之间的利益对立冲突,就会为维护和放纵私权利益和特权而不惜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就会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甚至令社会分裂倒退。世界上凡政权私有的国家,不论是以个人的名义,还是以党派少数人名义的私有政权,其社会发展总是远落后于民权社会。甚至在民众间接参政的民主体制情况下,由于个体普遍的弱小而无法当选为决策代表,社会仍就会被财富权势操纵而维持不合道义的社会关系。这也是一些表面的民权社会,其社会发展依然落后的原因。  

从个人的生理、生存、感情对安全秩序和帮助的需要出发,从资源条件的改善、使用与表达需要出发,考察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变化。历史的变化正是由此而产生,并以统计多数的方式逐渐显露出来。当外部的威胁减弱,内部的关系将趋于松散和随意,个性的需要高于团结的需要。工业革命的产生,为人类控制自然界的威胁提供了物质保障,科学精神的发展消除了无知的恐惧,法制体系的完善,建立了社会秩序关系,这些条件极大的减少了生存威胁,使得人际关系朝个性突出和松散的方向发展。  

历史人物大多有较强的忍耐力,对环境条件的依赖较弱,通常能在常人无法经受的情况下生存,而个性的需要十分鲜明。因此,他们就经常成为对旧的社会关系的挑战者而非依赖者,并经常成为大众运动趋势中少数的不合谐者。一但维护某种大众关系的外部威胁条件发生变化,内部的关系也将随之改变。因此,危机下的英雄往往成为领袖,见解独到,行为独裁,等级体制,例如,军队不可能以民主决策的方式打仗;而和平条件下的领导则更多的是管家和按大众的意愿行事,寻找道义秩序不能用突击的方式,建立万世之基与取得一时之功效有着本质的不同和方法上的对立。社会将按照自身的需要选择方向和追随者。英雄人物的强烈的欲望个性和认识实践能力,往往成为挑战内、外威胁条件的先锋,为人类的关系向松散和随意发展创造条件,因此,英雄人物的成功就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就必然是其引退或失败的开始,(功成,身退,天之道)因为社会的内、外恐惧威胁都已减少,如果不能将按个性与见识,转变为按大众的情感需要行事,就将与社会发生意识和需要上的对立。  

  做为执政者,在建立管理社会的政权,无疑要面对这样一些严肃的问题,即一个社会要不要进步?政权与社会的关系是服务还是占有?社会关系的基础是合作还是争斗?政权的获取是以道胜还是以力胜?是谁提出正确的主张就让谁管?还是谁打赢了谁管?如果以道义来决定的话,衡量一个社会制度的优劣的尺度是什么呢?是个人利益角度还是整体利益的角度呢?当不同思想意识、不同制度的人们互相攻击漫骂,互相敌视乃至兵戎相见的时候,他们是否想过,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在我们纵情的相互抵毁的时候,是否想到过用一些客观标准来验证一下自己的观点呢?还是有意要捂着自己的浓包,嘲笑他人的烂疮?让我们先从一些客观的角度来观察认识一下,再作评论吧。


首页/Home  文心目录/Article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