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hosted by Angelfire.com: Build your free website today!
hosted by tripod
Search: This Site Tripod Web by Lycos Search
Start Your Own Blog Today Build an online Photo Album


                     自然研究


任何数学表达都是对物理的近似。数学是意识理性,或是意识经验的理性化结果,是理想化的,而物理是现实,自然和本能的。鱼对水的反应是物理的,或本能的,而不是意识理性的,而且,永远停留在本能的范围内。人可以通过本能来认识水性,但也可以通过意识经验认识水性,也可以两者结合。本能是感官对刺激的反映和作用经验,意识是对感官经验关联的结果,既理性一致性对应的结果。本能认识过程长,范围小,变化慢,而理性认识具稳定性但也具幻想和猜测性,其可靠性靠本能支持。单独的通过本能或意识都不可能彻底的了解水性。因此,最可靠的认识,或是科学的认识,必须具备理性和本能的双重性质成分。 

人类描述宇宙运动的基本工具是空间(SPACE),衍生观念工具是时间(TIME)。空间是静态的,而时间是动态的。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空”间,空是不能作用于人类的感官,因此不能被感知。如果承认“空”的存在,就意味着宇宙之外还有其他的存在,即,非物质的“空”。 

我们通常所说的“空间”实际是位置关联和相对刚柔的关系,而时间是定义于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动。理性幻想的数学空间(Euclidean-Newton space)是绝对刚性的,现实中并不存在。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要区分理性的定义假设与实际存在的不同。任何参照系的假设都不是实际存在。宇宙是物理的,而不是数学的。数值会由于比较的单位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内在的物理性质并没有变化。 

传统的空间是由欧氏几何推演出来,既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立体所构成的空间。然后,物质实体在这样的空间里运动变化。但欧氏几何的基本假设,既点,是没有体积的,而现实情况都是有内部组织或体积的。现实中,实体之间是相邻的(NEXT)关系,而欧氏空间的点之间是不相邻的,因为不知道谁是相邻的点。欧氏空间点无限稠密,有明确的边界是刚性但不连续,因为没有确定的相邻。人类经验的是离散分布,边界模糊弹性的,有限和连续的。因此,欧氏空间是理性幻想假定的,与实际的经验不一致,只是在宏观基础上形成的组合形特征,是物质在意识中的映像。在微观条件下,欧氏几何不能成立。当从有限抽象出无限,再由无限构筑有限时,跨越极限两次。那么,空间距离到底代表什么呢?实体的形结构特征算物质还是非物质?是存在还是意识想象?欧氏几何所描述的正是物质结构的形特征,而非物质本身。用数学语言表达,欧氏空间是实数构成的,而非欧空间是整数构成的。 

我们的经验大多是集团粒子的,直到当考虑引力,电磁现象和光现象时,其运动就与传统的可见实体运动有很大差异。光是有限体积的粒子运动呢?还是无限分布的介质运动呢?也就是说是量子的呢?还是介质波动的呢?我们的波动经验实际上还是量子的,因为波动的介质是粒子构成,从没有发现连续分布的介质存在,除了理性假设性的以太(ether)。 

揭示光电运动就意味着揭示宇宙的本质运动。如果沿着粒子的思路推演,那么就是由小粒子构成大粒子,那么最小的粒子究竟多小呢?细分的过程也同样不能是无限的,总有一个最小的。粒子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呢?除了接触作用以外,感应是怎样发生的呢?似乎也许有介质存在的可能性?电磁波其实和以太的假设一样,都是某种介质,除非把它假定为粒子性的,否则就和以太完全类似。而粒子性的电磁波的分布之广,实际,也成为某种介质性的东西。粒子本身的内部结构又是什么呢?粒子的边界又是如何界定的呢?如果有明确的边界,就意味着欧氏的几何空间有存在的可能。如果内部结构是连续分布的介质,那末欧氏几何也是存在的。粒子运动为什么会有波动性质呢?是粒子流吗?粒子流之间发生接触时,粒子流为什么发生干涉以后又互可以不影响的继续运动呢? 

真空同样是没有经验基础的假设,因为,真空的概念来自于欧氏几何,在离散量子与连续介质的假设之上,又多出一种非物质的存在,既一无所有的真空。而真空本身就是连续性分布的存在。当我们对光的本质还不清楚,却对光在是否存在的真空中的运动速度一清二楚,这也是够奇怪的。很显然,将有介质的运动线性地推论到真空状态是不准确的,这里很可能发生非线性变化。 

光的干涉不可能是以极短的波长形成的,那样干涉条纹就会密集得肉眼分辨不清,也就不可能被肉眼观测到,而干涉与衍射条纹是肉眼可见的,光的波长又是极短的,肉眼无法分辨。 

于是,我们的困境就是在对应矛盾的概念中寻找综合平衡,在理性与本能,主观与客观,数学与物理,意识与存在,相对与绝对,宏观与微观,粒子与连续介质,无限与有限,明确边界与模糊,离散与连续,刚与柔,内部与外部,物质与映像,存在与真空,线性与非线性,动态与静态之间的平衡与转换关系和条件。 

空间的概念产生来源于相对的位置和刚柔对比,空是柔性的,对于刚性而言,柔就是空,或者说是可以忽略的存在。如果真能找到一无所有的“空”,那就表示已经脱离宇宙了。 

空间是立体的或是八卦的,由距离和方位组成。而实体的位置关系的变动是其内在运动的本质性质的反映。我们所要描述的是空间位置极其变化,运动变化是本质性质存在的反映。人类通过感知其空间位置极其形态变化来确认本质存在和认识本质性质规律性,因此,认识就是建立各种本质性质相互关联与支持链的过程。 

既然无法从宏观,抽象的点和线来分割定义空间的概念,就只有从有内部组织的体积的整体来定义空间,当物体在空间内移动时,其运动过程必定是连续的,不能在一处消失,在另一处冒出来,生命也是一种连续性存在,不能一会活一会死。因此,空间也必定是连续性的,否则,无法支持连续性的空间运动。连续性包括两项标准,一是相邻,二是接触。 

身边和太空中有宇宙的近代现在,而宇宙的过去却在我们的脚下,在各种天体的核心和原子的核心之中。就现在而言,宇宙万物已被分为:一是有形的物质载体;二是无形的性质,如能量、力、失量等意识观念。没有载体则性质无所体现,没有能量差异则没有相互作用和相对运动。能量的转移以力的形式体现于物质载体之间。当然,推论也可以反过来,由于力的存在,使得物质具有相互作用的能量差。力与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示方式,可以认定为是解释宇宙变化运动的无形基本性质因素之一。 

如果宇宙中只有能量性质而没有载体,宇宙是虚幻的形象;如果宇宙只有载体而没有能量性质,那么宇宙处于无规则的无形状态。无形的能与有形的性质之间,相互包含,产生出物质载体的运动和变化,能量性质的转移和传播。 

运动乃是一种必然从物质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存在方式。

           (霍尔巴赫:《自然体系》,I.2,Systeme de la nature ,Paul-

henri Thiry d'Holbach) 

关于宇宙本质存在已经有基本的感觉经验,如引力的存在。引力是宇宙的重大奥秘之一,其次是各种特殊运动产生的现象,如由于电子的流动运动,导致物质极性的变化和空间能量分布运动的变化,形成运动的电磁流及传播波动。

观念性质不具有排他性和唯一性,但各种性质解释必须具备统一性,即互为因果的循环一致性,或者说是不能相互否定。宇宙碰巧是一只可以被人类意识认识和与之交往对话的动物,到目前为止,他还算是一只“可爱的”动物,保持其可注释和一致性。


首页/Home   文心目录/Article Categories